教育探索

教育探索杂志 省级期刊

Education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教育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13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德育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探讨、教师发展、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广告

主管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主办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国际刊号:1002-0845
国内刊号:23-1134/G4
全年订价:¥ 62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87
复合影响因子:1.87
总发文量:6131
总被引量:45476
H指数:58
引用半衰期:5.0444
立即指数:0.0954
期刊他引率:0.9734
平均引文率:5.7559
  • 对哲学思想双重文化性格的思考

    作者:段媛 刊期:2007年第01期

    哲学思想具有双重文化性格,即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性质。哲学思想的双重文化性格,在当代对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

    作者:水远璇 刊期:2007年第01期

    邓小平同志以一名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察觉到了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无不体现着: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在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中,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目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

  • 马克思人性论与爱国主义——兼论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王承就; 范碧鸿 刊期:2007年第01期

    爱国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内在要求,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外在体现,是人的精神属性的需要的反映和满足。因而,爱国主义教育,要遵循层次性和渐进性相结合、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

  • 教育真谛的回归——存在主义教育解读

    作者:程方荣 刊期:2007年第01期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流行很广的一种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强调个人的主观性、个人选择,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是其根本主张。我国教育应借鉴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弘扬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倡导人性化教育,注重人格修养,培养有责任的人。

  • 论对我国主流教学观的完善

    作者:郑确辉 刊期:2007年第01期

    我国现行的主流教学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20世纪外来教育文化的影响,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外来教学理论,其教学观建立的基础是本体论和认识论,在教学的视野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淹没,成为先验理性或工具理性的摆设。因此,要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论进一步补充完善主流教学论,也就是用扬弃来完善主流教学论的理论。

  • 概念改变理论的述评

    作者:杜伟宇 刊期:2007年第01期

    概念改变是科学学习扣教学的重要问题,认知科学、语言学扣心理学等学科广泛地探索了概念改变这一主题,提出了一些理论扣解释模型,以期回答概念改变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系统地梳理有关概念改变的理论,讨论这些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评述了概念改变理论的发展。

  • 试论全球化条件下华文教育中的文化传承

    作者:陈晓桦 刊期:2007年第01期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不仅涉及经济领域,同时也影响到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国的崛起使世界重新审视中国和中国文化,希望探究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利用各国学习汉语热的有利条件,主动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与各国开展更广更深的文化交流。

  •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作者:庄可 刊期:2007年第01期

    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目前研究表明,基底神经节、联合区、额叶在内隐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内隐学习不仅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内隐学习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本质,特别是对于探明人们获得丰富复杂知识的心理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 内隐学习的心理机制对校本教师培训的启示

    作者:林群; 张妍 刊期:2007年第01期

    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外显学习的学习过程。内隐学习在校本教师培训中具有高潜力和高效性。内隐学习的自动性、抽象性和高选择性对教师的师德培养、自主性学习和反思性教学等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论家庭文化对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作者:梁成祥 刊期:2007年第01期

    社会作为文化的存在,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素养的和谐构建,个体文化品位的提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形成,家庭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试家长为一种教育资源,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发挥家庭在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 择校:教育寻租视角下的探析

    作者:杨秀芹; 杨晓霞 刊期:2007年第01期

    择校的形成,起因于优质教育需求旺盛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以教育寻租呈现的择校是对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的吞噬,其出路不是对于择校的严令禁止,而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加以规范,避免教育寻租的后继危害。

  • 关注生命:新课程评价的取向

    作者:吴少玲 刊期:2007年第01期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与生命共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人的生命诉求予以了高度重视。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评价的改革,把“以人为本”、“尊重主体”、“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的灵魂和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然而审视过去的教育教学,学生被看成是活动...

  • 论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作者:赵静静; 徐新民 刊期:2007年第01期

    课程改革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对课程资源的再配置。学校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组织单位,教师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我国现行的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课程变革,我国存在的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处理好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琪琦; 陶芳; 张华 刊期:2007年第01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改革。

  • 关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志红 刊期:2007年第01期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而目前制约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制度、考试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我国创新教育要通过改革教育体制、考试制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实现。